1914至1918年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历史进程,更改变了无数身处其中年轻人的命运。他们曾是纯真青葱的少年,凭一腔热血穿上戎装,誓死保卫国家,却在满目尸体的战场上饱受摧残。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型武器的测试,然而下一次就是活生生打在血肉之躯上。对于每天面对死亡威胁的普通士兵来说,生活在泥沼般的战壕使他们变得退化且孤立。然而,面对镜头时,他们依旧绽放笑颜。他们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大男孩:一起吹口琴晒太阳体会战友情谊;穿越战壕高歌前行,仿佛春日里的郊游;即便伙食简陋也能用炮筒里的鲜花进行点缀。士兵根本不在乎战争的输赢,只希望一切快点结束 。彼得·杰克逊酷爱研究“一战”时期的历史。为纪念“一战”停战100周年,他使用来自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BBC等机构的纪录片视频、图片素材,制作关于“一战”的纪录片,希望以此穿越时间的迷雾,让一战中死难的战士们来到当代世界,在银幕上再次成为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类似查理·卓别林那样黑白电影中的“古董”;同时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战”战场 。主创团队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BBC等机构收集了数百小时的一战原始素材,在看完大约250个小时的胶片后甄选素材并进行重新剪辑。胶片因年代久远受到污染甚至布满划痕,制作团队需要逐一将其清理去噪,然后把每个镜头的帧率从13帧每秒调制到24帧每秒来保证播放的流畅。为确保老胶片的颜色还原真实、清晰、自然,彼得·杰克逊亲自探访一战实地,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用来为场景上色作参考。而为了将每位士兵的军装、徽章、小物件等细节尽可能复原成真实的色彩,团队用一战遗留的制服实物进行比对,调制出近4000种颜色 。因为彼时的影像资料并没有录音,杰克逊找到唇语师,给他们看电影中能清楚看出士兵们交谈的片段,唇语师将谈话内容反馈给剧组,剧组再请来英国特定地区的演员配音 。录音师采集炮弹爆炸、泥泞中脚步声、枪栓的咔哒声、马蹄声等为画面重新配音 。为了还原战场上的枪炮声,剧组专门找来一战时期的武器装备,由音效师进行操作并采样,例如片中英军步兵使用的短弹匣型“李-恩菲尔德”NO.1 MK 3式7.7毫米步枪射击的声音,完全是使用真枪实弹进行操作并录音,再对影片进行配音 。影片的旁白来自曾经参战的老兵,内容挑选自超过600小时的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保存的老兵访谈素材,涵盖了250到300个不同的人。杰克逊的团队花费大概一年半的时间看素材、听磁带 。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