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那时的他们这么约
爱情就像一首首歌,有低音铺陈,有高潮绚烂,有的曲终人散,有的绕梁三日,然而爱情不会有清晰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划分,更多的爱情是和弦,《19*0年代的爱情》让我们清澈的听到了那时的人们哼唱的爱情、关雨波口琴里吹出的水墨爱情,而不是交响乐团的隆重爱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流淌于华夏儿女每个人身体里的情愫,19*0年代是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之后的互联网时代的爱情将传统的情愫冲散,满口的约,可更多是约的另一个音,人yao黄昏后。 19*0年代的爱情是*0后、90后父母辈的爱情,他们可能是时代背景和阶级身份郁郁不得志的苦恋人,他们可能是从大城市来到小县城里压抑又明朗的互通款曲。*0后、90后往往对于上一辈的爱情一无所知,19*0年代的有情人自动配合着当下年轻人的语境,他们跟小一辈说当时的爱情,只会说说结婚时的嫁妆是三转一响,幸亏他们与孩子们说说当时的爱情仅有的“物质”,否则小孩子们会以为“三转一响”是导师的转身。尽管19*0年代的爱情与当下只隔30多年,可显然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断层”,年轻人眼里的上一辈爱情就像是压缩饼干,保质期够长,往往不会离婚,而上一辈也将自己的爱情情节压缩,让探头探脑的年轻人看不出个究竟,或许只能到霍建起导演的《19*0年代的爱情》的湖北恩师利川的土家族县城里寻寻觅觅。 之所以把拍摄地放到了一个风景旖旎的土家族县城,就是让爱情挥发出它原始的气味,武陵山区哭嫁、跳丧等风俗让爱情有超越结婚证的天地契约,爱情的形态往往是人的气质和环境的塑造的综合模型,关雨波和丽雯是小镇里唯一来自城里的年轻人,他们寂寥而投之以一壶酒中,投之以青山绿水间,投之以温软的环抱里,他们的爱情受大环境的影响会迂回婉转,而融入山林了的他们的爱情又像其他生灵一样炽热而没有保留。相比于当下的年轻人,吸进的是戾气,呼出的是雾霾,每个人都像是移动的精装样板房,他们的爱情只能寄托于多少平的房子、什么档次的车子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霍建起导演挑选的两位年轻主演,他们作为当下的年轻人却洗尽铅华、褪去了wifi的笼罩,他们由内而外都让我们看到了19*0年代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外形纤瘦,内心饱满,泰戈尔和舒婷的诗、缝纫机、随身听,让他们的嘴、耳和手都能指挥出爱情的丰盈。现在的爱情是日的爱情,19*0年代的爱情是夜的爱情,白天不懂夜的黑,太阳不会与月亮邂逅,现在的爱情是晒的,晒爱情的过程吃美食、晒爱情的支票大房子、晒爱情的结晶萌娃,19*0年代的爱情是闪的,闪的是黑夜里星星之间的距离产生美,闪的是萤火虫般想到城市里干一番事业的抱负,闪的是有情人同坐廊桥之上一盏孤灯的照进心田。 或许当下的爱情早已不是爱情,只是人们找不到另一个替代词来指代之前只能委屈爱情,你能找到两个年代的爱情的相同点,也能找出太多的鸿沟,就像是大哥大和智能手机都被称作手机,19*0年代的爱情无论是分是合都有质感,而当下的爱情讲究的是效率,早结婚早生娃就晋升成“人生赢家”,值得无数剩男剩女顶礼膜拜。《19*0年代的爱情》与三十年后的爱情形同陌路,却与一千年前的爱情能够沟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