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周遭的人事开始变得宽容,也可以说是漠视、忽略,说漠视倾向色彩过浓的话,将二词合二为一:忽视。这依然不够准确,不再想为奋争而变得松懈,在别人看来难免是缺乏斗志,一种显得消极的情绪。进入社会越深、越久,反而与之更加疏离,然而并非与世界和解,因为还是有着异常在意的事物。在以后的记忆中,这段时光或成一段平和的空白,不像幼时记忆的刻痕那般之深。由于心力不够强大,染上了些毛病,其中之一便是羞于感动,羞于露出自己的记忆。每人在讲述回忆时,总会泄露很多事件之外的秘密。 很难完全讲清希望他人如何讲述回忆,喜欢他人讲述什么。对电影也是一样,如果可算为作者电影的话。羞于讲述自己,却喜欢倾听,不是去寻窥探意义上的隐秘内容,而是去寻找一种共鸣,自己或有相似经历,或不曾经历但能够理解其中的感情。对不曾有过的经验,当事人的体验自然更为深厚。在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和侯孝贤(《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的电影里,常会看到一些令人惬意的画面,引起过往某种熟悉的记忆或经验。在重拾记忆或感受相击的时刻,是最激动人心的事儿。 每个人的心性不同,在讲述他的回忆时,夸张多少、篡改多少、藏匿多少,无法做出量化的准确测试。大部分时候,与真诚与否并没什么关系,一个知晓自己的人,也会解谅他人。如果碰上一个心地良好、愿意倾诉、又具备恰切的讲述能力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这样的人不多,这样的电影不多。因此,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电影,显得弥足珍贵。《岁月神偷》便是具备这样品性的人做出来的作品。 孩童的虚荣和善忘、窘困的家境、操劳的父母、读书得到嘉奖等,《岁月神偷》里的动人细节俯首皆是。罗启锐对他的所谓回忆修饰了多少,不再重要。在片中重获的记忆与经验,已让人应接不暇。有了动人细节的支撑,对略显刻意的煽情和过于美好的恋情也完全接受。到片尾,这些和影片令人迷醉的光晕,使人相信导演罗启锐是一位心性温暖的人。懂得细节的人,他的作品中,抒情也自然。简述《岁月神偷》的情节,它和糟糕的苦情、煽情电影并无二致。在导演的铺陈安排中,这些情节有了足够的理由。即使刻意,也不影响那些细节焕发的动人光泽。 至于去考究当时的背景细节、“要信要信”的香港精神之类,远没影片讲述的幼年、成长、青春、父母等来得迷人。有那么多如此美妙的细节和迷人的青春故事,已足够令人着迷了。当然,这些是建立在现实背景的质地上,不能抽掉,但最动人的核并不是一个旧时代,而是一个人逝去的岁月以及其间发生的故事。 那被影片感动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有细想的必要么?有时承认被感动,却羞于承认感动到如何地步,因为往往会延伸到脆弱、廉价之类的方向。如果你被感动了,不会是廉价的。它不廉价,更不轻浮。如果你知道我对其它影片的苛责,可以更加确信我的话,这个呢,可以忽略或当作玩笑,虽然我是认真的。 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岁月神偷》将它们一一偷回。面对它的每个抒情时刻,我彻底缴械投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