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终极“审丑”致敬
《环太平洋》的视效对得起它的超级投资,截至目前的票房收入,则背叛了制作公司的野心。吉尔莫·德尔·托罗是个墨西哥导演,他正身处好莱坞漩涡的最中心,双手握有几个大制作。和那些拥有赤诚之心的外国导演一样,他在好莱坞拍片,也要竭力留点艺术家该有的创作风范,不会被好莱坞彻底改造为爆米花导演。对怪兽的痴迷,以及对末日的想象,被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环太平洋》中,吉尔默的私趣味和视觉追求保留得还算完整。现实有点残酷,同有机器大战,更具群众基础、更肥皂的《变形金刚》,明显更有票房魔力。 巨型机甲和巨型怪兽在银幕上向观众走来,如果不是身处三、四线城市或不良影院的渣3D银幕前,定然会被《环太平洋》的视效所震撼,并惊叹于主创的想象力,和他们将想象兑现为现实的技术能力。怪兽迷必然热血沸腾,多年萦绕心头的画面,就在眼前,而且几近完美,简直要热泪盈眶。片中的“怪兽黑市”,犹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鬼市,阴森而充满诱惑一样的魅力,对于各自群体的粉丝,有大快朵颐美餐的快感。 对于非怪兽粉和其小伙伴们,看机甲大战怪兽,不过是一坨钢铁和一坨恶心生物莫名其妙地纠缠着,未来时空的战斗,竟然还是拟人化模式?人有多自恋,才将未来世界和外星生物,都设计成自己的镜像?怪兽迷的趣味始于童年,没有幼年种植的兴趣种子,非怪兽粉的无动于衷,便是不解风情? 影片的特效在业内竖立着标杆,在观众那里是令人惊叹的光影效果。毫无疑问,高难度想象的实现,背后是令人兴奋的技术更迭。而从宏观角度来看,《环太平洋》、《变形金刚》等一堆展现想象事物的电影,并不全然证明的是人类想象力的丰富。场面越来越大,怪兽越来越真实,接二连三似曾相识的大场面,其实也是想象力贫瘠的例证。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想象景观,让电影人和观众的想象处在尴尬的两端,最丰富的,可能也是最贫瘠的。 津津乐道于远超“变形金刚”体形的怪兽设计,接着身赴IMAX影厅,并宣称唯有如此观影配置,才能欣赏它的巨大。对“大”的迷恋,于电影业最终会步入无路可走的歧途,“大”片靠“大”努力拽着观众重回影院。当人们对“大”审美疲劳,或影片之“大”超出眼球的视觉范畴,“大”即会失效。一切对大的过度崇拜,都是单调而丑陋的。 将怪兽的细节雕刻得栩栩如生,在最直接的层面上,可以说是审丑产物。《环太平洋》中的巨型怪兽,可能不是影史最大怪兽,但完全可以拿来当作审丑的终极标本。联系到怪兽流行的缘由,哥斯拉作为怪兽的祖师爷级的标志,是因受到核辐射而变异的怪物。“怪兽”这种审丑符号,是人类恐惧感的产物。 影片的结局,不用剧透,你也知道是机甲战胜怪兽。人为自己套上所谓美感十足的机甲,干掉丑陋的庞然大物,人类战胜外星生物,美战胜丑。大片永远满身正能量,“正能量”这玩意没什么不好,《环太平洋》中的正能量,也是巨型级的。【搜狐娱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