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及时聊天工具和社区ID后面的一直保持这这句签名。我或许还算得上在年轻人的行列,而青春早已离我远去,那些渐行渐远的身影,由大及小,越来越模糊,成为一个细小的点,最终消失在远方,某一时刻,这些记忆突然清晰起来,一切,仿若昨日重现。 《怒放2013》超前点映场归来,回家的路上,一个更年轻些的哥们问我观影感受如何,我说这是今年最触动我的国产电影,我会赞誉这部电影,同时也赞誉我们那些苦涩而又甜蜜的青春,同行这个哥们喜欢这部电影,但他和片中那个年代人物的情感却是隔离着的,在他成长的年代,资讯呈爆炸式的发生并被传递着,他是1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而属于1970年代的人们集体的记忆里,Beyond乐队、崔健、魔岩三杰、唐朝乐队、罗大佑等,无疑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绝对的不容被质疑的部分,我们青春的荷尔蒙就是随着那些至今我仍然认为是能触碰到灵魂的音乐一起恣情地挥发的。 更为巧合的是,《怒放2013》一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我曾经的经历如此相似,就连面对喜欢的女生的表达方式也几乎相同。尽管我也曾和好友组建过短暂的乐队,但我没有选择写歌的方式,对于音乐我始终没有自信,所以最后我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诗,但最终我并未送出去,这首诗切实被很多朋友同学拿去抄袭给他们喜欢的女生了,以致有一天穿帮后,很多女生发现他们收到所谓的男朋友专门写给自己的诗歌居然是借来的,而且被不同的男生送给了不同的女生。 闲话少说,还是说电影本身。我更愿意去相信,《怒放2013》故事的蓝本就是来自导演卢庚戌自己青春年少时的经历,影片既是他献给同辈人群的礼物,也是一次集体对于青春的祭奠。要知道,卢庚戌是一个优秀的歌手,但并不意外着唱而优则导也优,作为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如果不是导演自己亲身的经历,很难将影片拍得如此流畅并如此容易打动人,尤其是使用这样老实的叙事方式,没有花架子和学院派喜欢使用的技巧,这只有一种可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需要技巧的故事。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属于自己的履历,那些欲说还羞的暗恋,那些豪情状语,那些被现实一一击碎的梦想,那些迷惘和彷徨,那些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们……在相同和异同的经历里,我们走向社会,走向世俗和生活的琐碎,走到将自己麻木然后又将自己重新浇醒。 正是这些相同的异同的青春,导演和演员他们都放弃了技巧找到曾经的自己。 谢谢《怒放2013》,谢谢卢庚戌。(郎启波/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