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 《新周刊》2012年的时候,曾做过一期《喧嚣的孤独——为什么我们更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的主题策划,导语中的这一句令我记忆深刻。他们在做选题策划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赫拉巴尔,还有他那本著名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在提前点影的《我在路上最爱你》的观影现场,我也想起了赫拉巴尔和他的这本书。 并非是电影和这本书有什么关联,甚至说两者间风马牛不相及,但我的情绪和书名竟然如此相近,甚至是相通的。这种巨大的孤独,迫使我躲在影院最后的角落里,一个人在某个时刻里,突然的无力到你无法大声痛哭。 电影太平静了。静得不表达什么,静得不传递什么。你可能在如此沉静中掉入某种情绪的深渊,而我也是静止的,停滞的,困在原地。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电影是好是坏。 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毫无疑问的是,所有人的都只能共用的是人生终点站,生命原本就是一场没有返程的旅途,而我们可能会渴望自己的某一段旅途里艳遇到最好的某事或某人,我们一路兜兜转转,却始终在路上,直到消亡才会作罢。 影片里的人物们,情感交织,剪不断理还乱般,却是异常清晰。六个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池珍熙饰和妻子,池珍熙妻子的初恋男友,文章和夜场的黄圣依,文章和影片中始终未出现的另一个女人,黄圣依的父亲母亲,池珍熙和黄圣依。 夜场是繁华热闹的,黄圣依是孤独的,曾经的芭蕾舞女孩的内心里一直渴望家庭和爱情,但这些似乎都不属于她,文章更愿意这种关系局限于交易范畴;池珍熙以为妻子的离开是为了另外一个男人,他以为自己活在谎言里,他沿着她旅行的线路,找到抵达终点站的她。 在同一列火车上,池珍熙和黄圣依在同一个车厢的软卧相遇,这是他们的故事的开始,两个孤独的人,三个夜晚,还真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平淡简单的发酵。他们距离很近,却有很远,彼此小心翼翼地交流,彼此心怀戒备。 他们真正的开始是影片快结束之际。张惠妹的歌声萦绕在耳畔:“爱是不夜城/回忆像星辰/热泪越沸腾/我越感觉有点冷…解脱是肯承认这是个错/我不应该还不放手/你有自由走我有自由好好过/解脱是懂擦干泪看以后/找个新方向往前走/这世界辽阔/我总会实现一个梦……” 解脱,或许是放下。池珍熙满大街张贴海报寻找黄圣依的时候,他放下了;黄圣依在脱下红色鞋子的时候,她也放下了。他们都放下过去的时候,才是他们真正的开始。 最后,画蛇添足一下。在路上,这样的词语,或是句子,总是会让人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这情绪会分明会告诉你自己还活着。(郎启波/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