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赞美诗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其实是比较犹豫的,首先这部《亲爱》属于国产传统的“小阵容、小宣传、小成本”的“三小”作品,导演名不见经传,按照以往来说,这类电影的烂片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不过电影吸引小弟的地方还在于这部在临近母亲节上映的讲述母亲故事的电影,很应景,索性带着避雷针观之。电影有些出乎意料,一部小成本文艺电影,拍的不错,是献给母亲节的一份礼物。 出乎意料其实也情理之中,这种以情感为主线的电影,只要姿势摆正,真情描写到位,加上煽情桥段,就不容易烂。像是《三个未婚妈妈》这样打着宣传旅游的旗号胡拍一气的电影就真心让人无语了。对于这部《亲爱》来说,首先电影的故事很平易近人,没有借用明星的号召力,本分的讲述一段跨越国界,跨越血缘的母女真情故事,电影的故事不错,平凡人物中不平凡的经历,在此基础上的情感描写沁人心脾,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看完本片之后,心中温暖,这是本片的成功之处。 为此观影之后还特意查找了一下导演李欣蔓的资料,是《吴宇森》的助理,写过剧本,拍过小品剧,这部《亲爱》是她的长片处女作,还获得了第八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获不获奖其实对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本片可贵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女导演,以女性的视角摄的一部只有女主角的影片。女性那细腻的文风勾勒出的一段段母女真情,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对于一个新导演值得肯定的地方。 女主角陆雪妮是日企白领,围绕着她出现了几对母女/子情。日本养母,来自农村的生母,以及自己儿子步步之间的母子关系。小弟认为,这几段母女/子很有代表性,与日本养母的关系跨越国界、超脱血缘,也包括日本妈妈是由一名中国老太太养大的情节;与生母的关系则是传统的血缘至亲,里面却夹杂了遗弃亲子、农村与白领身份之间的差异;与儿子则是都市中普遍的单身母爱。 电影前半段出现大量的戏剧冲突,半路杀出的生母、女主角对自己身份和归宿的迷茫,生活与职场中的不和谐一一点到,后半段则主要描写几段感情被糅合在一起后发生的亲情反应。这部电影不煽情,却让人温暖,每一段情感都是质朴的,生母对女主和儿子之间的润滑,女主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前半段被压制的亲情结尾得到了释放,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那血浓于水、又超脱血缘的亲情恰如来之不易。 余男的表演十分精彩,将一个坚韧而又孤独的都市女性刻画的入门三分,也体现出了一名女性的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那种对自己身份的迷茫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同时本片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主线之外,大量的旁白带出了一条支线,就像让观众一边看电影,一边听故事一样,之间并没有冲突,旁白段落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完善了剧情。这种拍摄方式很大胆, 避开常规套路,对一位年轻女性的情感身份进行了雄心勃勃的探索。好处在于有新意,缺点在于旁白过多,甚至有些地方还需要脑补。 说的缺陷的地方也是很明显,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深,跨国情缘、血缘至亲关系,电影要表达的很多,能看出导演的雄心壮志,但显然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感觉。不得不说李欣蔓的视角很独特,但作为处女作,如此庞大的命题火候还是没掌握好,这是自身能力问题,在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想跑,还需要在其他作品中锻炼。另外作为一部文艺片,还是犯了国产文艺电影的通病,大量的空镜头、闪回、特写,晃动画面,很有第六代的感觉,似乎内地导演离开这些东西就不会拍文艺片了。可以对比一下许鞍华的《桃姐》,二者的主题很像,但后者舒缓的节奏和叙事却是本片欠缺的。 还要说下于谦老师,尽管出镜不多,但谦哥这个律师的角色与本片的气息还是很贴近的,演的不错,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观众出戏,太出戏了,是本片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 不过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亲爱》还是值得肯定的。本片最终的效果就是通过细节和人物来烘托电影的主题,成就了一个平凡但有说服力的故事,进而烘托出细腻的情感元素。作为一部表现母亲的电影,就像本片的宣传语那样“亲可见、爱有心;亲情的亲,大爱的爱”,电影中体现的人生观和亲情价值,是献给天下母亲的一首赞美诗。 题外话:晚上十点的场,全天只有一场,不得不再次感叹小成本文艺电影在国内影市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