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龙高手》:经典元素普适化
文/满囤儿 在《阿凡达》之后,《驯龙高手》毫无疑问是最接近于《阿凡达》境界的3D作品,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同期同类追随者中最优秀的。《驯龙高手》看上去是一个儿童文学的改编电影,好像处处都是低龄化的温情和欢闹,其实看深一层,它其实从诸多经典(包括文学经典和影视经典)中汲取了大量的优秀元素,只是在承载主体上选择了接受门槛最低的那一种。 《驯龙高手》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很直观的。全片采用In Tru3D技术拍摄确实让人们在经历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和《诸神之战》这种后期处理成3D的“伪3D”之后,再次领略3D技术应有的形态。“将3D影片的视觉潜能最大化。”的宣传语虽然有些自夸,但至少不算是糊弄观众。影片所有场景的3D效果都非常高,层次很鲜明,尤其是剧情发展到3D最擅长的丛林场景时,3D效果配合着植物细节的精致,再次为我们呈现了真实的代入感。继承了卡梅隆的3D理念,本片也同样重点打造了一场将近10分钟的飞行戏。盘旋上升、急速俯冲、展翅翱翔、穿破云层,这一系列镜头尽管没有什么对白,也没有什么叙事目的,单单凭借了场景的美术设计和3D+IMAX带来的广阔视觉,就营造了影片的一大高潮,看得观众兴奋雀跃。这再次证明了3D技术在表现壮阔环境和提升代入感方面的独特优势。 亲眼看过《驯龙高手》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被蒙蔽了如此彻底。无论是网上的剧情简介,还是宣传放出的烟雾弹,对剧情的提示作用几乎都是帮倒忙。从网上的剧情简介看,本片也就是个倒霉蛋的倒霉遭遇那么简单;从一些人物宣传稿看,本片更像是一部动作冒险游戏;从梦工厂以往的动画片传统看,本片一定是大打恶搞牌,看点似乎仅仅是看本次哪家经典又遭了梦工厂毒手。可真正看到片子,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当然”。网上的剧情简介可以说是驴唇不对马嘴,人物宣传稿也是对影片的断章取义,而梦工厂的恶搞传统则更是退居三线。 本片在风格上,可以说是梦工厂动画的全新尝试。不过说尝试也不算对,准确说是梦工厂动画向传统动画风格的一次靠拢。梦工厂之前的作品多以恶搞为主,像《怪物史莱克》这种恶搞到都能令被恶搞的迪士尼郁闷死的作品才是其摇钱树。《功夫熊猫》和《怪兽大战外星人》也都是以恶搞文化和恶搞经典为主。本次影片改编的原著是英国儿童作家克蕾熙达-柯维尔的小说《如何驯服你的龙》。故事仅关于一个瘦弱少年希望成为强壮维京人而经历的冒险,并无更多的“邪恶”元素。为了把这种很传统的冒险故事拍好,梦工厂舍弃了自己的嫡系精兵,而是请来了曾经凭借《星际宝贝》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克里斯-桑德斯和迪恩-德布洛斯再次合作担任联合编导。这两人可都是迪士尼培养起来的,在传统童趣故事中玩幽默的高手。 梦工厂的团队这次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予以保证,而内容创作上基本上颠覆了以往作品的风格。那些经典元素不再是恶搞的对象,而是拿来、转化、加工、糅合。举个例子说,男主角小嗝嗝和夜煞之间的相知相爱,如果你的思维够发散就能从中嗅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不过莎翁名著的悲剧力量太难以忍受了,很不适合现代电影观众的观赏诉求。把其角色改改,发生地改改,互动形式改改,仅仅保留两者的身份背景所带出的情感张力,就非常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了。梦工厂之前的动画形象,大都表情和动作极为夸张,熊猫阿宝就是个中代表。到了本片,小嗝嗝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多少还带有夸张,别的角色则更接近于正常人类的表情程度。夜煞的表情显然更为接近《星际宝贝》那种在邪恶和可爱之间迅速转换。仅仅依靠瞳孔的形状变化,就把小龙的内心情绪表现了出来。导演显然是对小动物有过非常深入的生活观察,夜煞的习性与其说是龙,不如说是狗。而狗又是观众最有可能养的宠物。如此一来,银幕前的观众频频感叹“啊!夜煞好像我们家XX(宠物名)啊。”的时候,就是影片被认可的最大标志。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是本片的原创配乐,竟然是出自《谍影重重》系列配乐师约翰-鲍威尔之手。虽然影片并不像《谍影重重》那样充满凌厉的快速剪辑,但是在几场重点段落里音乐的节奏感依然非常出色。尤其是战斗场景的配乐,很好地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卡梅隆的3D技术、文学作品的故事支撑、鲍威尔的配乐,都是带有一定传统的经典,可是在《驯龙高手》这里都用来服务于影片整体的感觉上,把经典的高傲姿态降低,实现了受众的普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