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大冒险》:为啥你家孩要看第二遍?
文/满囤儿 看完《绿林大冒险》三场后,再次遭遇了看国产动画的一个有趣现象。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孩子对妈妈说自己想看第二遍,而妈妈满心疑惑同时带有埋怨口吻的问他为啥还要看第二遍。的确,《绿林大冒险》和众多国产动画一样,在内地成年观众眼里,一下就能看出与好莱坞动画巨头间的差距,然而在儿童观众眼里,他们甚至比好莱坞的部分动画电影更亲切、更有趣、更轻松、更热闹、更好玩。 值得肯定的是,在经历了《超蛙战士》等作品的市场检验,河马动画已经成为了追逐好莱坞步法最快最稳健的内地动画公司。《绿林大冒险》的创作理念上,就已经几乎完全传承了好莱坞动画片的商业精髓。影片把环保主题和母女关系完全融入到一次奇幻的冒险之中,不再有国产动画令人犯呕的说教和泛滥无度的亲情。从整体上来说,影片99%的内容都是纯商业化的、视听化的。 河马动画已经找到了凸显自己CGI技术在国内的强劲优势的好载体,就是如《阿凡达》一样,把冒险搞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去。当主人公通过空间裂缝被传送到绿林星球后,就和好莱坞影片一样,变成了一场炫技(针对国内动画片)之旅。这个星球上的植物、动物、怪兽、树屋、土著人等等,都承载了美学上的奇幻功能,和技术上的炫耀功能。那两个恐龙怪兽,如果看皮肤纹理的话,跟好莱坞的确差了很多,可是主创设计了紧张的追逐戏,两个恐龙也是凶态毕露。对于儿童观众而言,他们就有担心主人公的时间,哪会跟家长一样去数它们身上的鳞片? 可以看得出来,主创也十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老少咸宜。于是影片里的角色动不动就像说相声演小品一样贫嘴和出洋相。不过大量网络流行语的加入和动画人物过于夸张的搞怪形体、表情,反而使得影片的笑点很低。儿童观众自然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对于智商成熟的成年观众,一两次看到还行,看多了难免会觉得太“小儿科”。用塞入大量网络流行语来讨好成年观众的做法,曾经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场版系列中尝试过,效果不佳。不过主创准备的大量动作戏,尤其是后期的机甲大战,还是给成年观众提了不少神儿。机甲、魔法、高科技武器、以及最原始的匕首,一场大规模的Boss战让《绿林大冒险》的场面戏在国产动画中鹤立鸡群。 在闪光的飞虫、咆哮的巨兽、古怪的精灵、颤栗的机甲这些视觉元素之外,本片的听觉元素更为令人满意。配合上述视觉元素的音效、配乐,都很到位。初入绿林星球时的配乐,给人十足的空间感。巨兽和机甲的音效,也很好地烘托了紧张的氛围。尤其是片尾“中国好声音”学员徐海星演唱的主题曲,竟然是全英文的。据说是请的国际音乐人作的曲。不知道是否国际音乐人作曲就应该配上英文才能让大家明白是国际级别的歌,但至少客观上来听,真的很不错。 另外可能还有观众关心3D的效果问题。在宣传中,片方曾提到技术人员专门研究了东方人的瞳距,从而对之前的技术进行了调整,以保证国人看的是后眩晕率下降。至于这个瞳距是否在3D观赏效果中有决定性作用,咱不了解,不过至少比起国产真人电影的3D效果来,本片绝对是更出色的。因为通篇电脑动画嘛,3D效果就不至于时有时无啊。另外影片主要故事都发生在颜色鲜艳、丰富的绿林星球,也避免了亮度降低带来的昏暗。 如果说好莱坞的动画在儿童观众和成人观众之间略偏向成人观众的话,那么《绿林星球》则更偏向儿童观众。也许这不片子不至于在你家孩子长大成人后还念念不忘,甚至非要去买张碟片来收藏,但是足以让你家孩子在今年寒假里念念不忘能否再去影院看一遍。这场绿林星球之旅,将是他诸多新年礼物中,别致而独特的一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