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专注与偏执
我对乔布斯的认识并不深刻。虽然身在IT行业边缘,在乔布斯去世最「热闹」的那阵子,领导也有特意送过一本传记。但,那么厚的传记,我没有看。我也知道身边很多人都买了,都没有看。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乔布斯只是一个符号,同曾经流行过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即将流行过去的「人艰不拆」一样。流行时,我们清楚他是苹果的灵魂人物,他「活着为了改变世界」,流行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乔布斯想要改变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并不真的关心谁,也并不真的关注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又是给予专注者无穷机会的世界。只有处女座偏执狂,才有机会站在各个领域的最顶端。平庸者,终将平庸一生。乔布斯个人魅力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近乎苛刻的专注完美,勇于打破常规,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电影《乔布斯》虽然平铺直叙,却准确传达了这种精神。只是,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电影能够在乔布斯去世、图书畅销那阵子上映,整体影响力比现在会强大更多。但在市场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别的,看起来不是那么有收益的,譬如文化传播、精神传承。 如果让我捧着几百页的人物传记大部头读下去,我一定对那个人物是深爱。不然的话,能够通过两个小时,了解一个有趣的人的皮毛就够了。透过皮毛,如果感知到这个人物真的有趣,且有兴趣去继续深入研究,则是额外的收获。当然好的传记作品应该如实且形同其人的展现这个人物生平与其个人特征。电影《乔布斯》在还原乔布斯形象与故事上,非常成功。阿什顿·库彻成功地COS了乔布斯,无论是外表、性格、言语间闪闪发亮的号召力,还有其人生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偏执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种,如果不曾掐灭,终有一天它会燎原。 乔布斯最初对完美的偏执体现在一个很小的细节,当他和Woz需要两个月内赶制出300块主板,他还是要求Woz将所有的焊点(不清楚具体叫什么)保持整齐。尽管清楚这个点是影片制作故意留给观众去看到的,并不高明,却还是有一定的感触。如果对细节没有如此苛刻的追求,就不会有苹果和乔布斯的一切。在对洁净、美、品质的建构上,处女座和强迫症的强大实力,真是不可小窥。到影片的第三个阶段,乔布斯的性格塑造已然完成,小的细节已经不能引起观众兴趣的时候,影片使用了乔布斯重返苹果,将董事会一扫而空的犀利作派,来贯彻自己的理念,「敢于残忍地舍弃某些东西,集中精力做最擅长的事」。(笑,总觉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样适用于这里。) 一个内心足够强大,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且能够付诸行动去实现的人,一定散发着看不见却确实存在的光芒。这也是影片中乔布斯只要盯住一个人看,就能够令对方信赖自己的超能力。早期创业乔布斯说服销售商、电路朋克设计师、可乐营销负责人时是这样,一二三四风险与机会统统告诉你,请君入瓮。后期的产品设计师等人,只是在苹果这家流传着乔布斯传说的公司工作,也能够感应到那种气场,用产品设计师的观点来讲便是,乔布斯所倡导的理念召唤大家前行。 但作为一个人来讲,乔布斯并不可爱。他走的太急太快,没有人能够跟上他的脚步。所有的同行者都「热爱他们之前一起做的一切」,以曾经与乔布斯一起工作为傲,也没有办法责怪乔布斯的自私与无情(仅限于电影中。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地认为,现实中一定有人记恨他( ̄▽ ̄”))。最终每个人都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虽然他的身边永远都有最强的团队在,虽然他永远都不孤单,虽然他的确伟大,真的伟大,可能会被永世瞻仰。但对于现实的我们,透过影片学到的只是,无论想不想有所成就,做事儿一定要有热情且更加专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对抗这个世界的勇气与力量,更多人随波逐流已经需要用尽全力了。 文|苏筱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