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情节与冯式幽默的激情碰撞
命中注定我看了两遍(by now,很可能下档前会再看一遍),这是很难得的,毕竟我对国/港产片不怎么感冒,能吸引我进一次影院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是二进宫,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是《分手合约》。其实,我对国/港产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情节安排合理、故事发展流畅、男女主角养眼就可以了,可即便是这样,绝大多数片子还是很难达标。当然,还是有些不错的靠情节、特效或演员的演技取胜的片子,比如当年的《风声》、《寒战》和正在热映的《捉妖记》,只是这类片子一旦了解了来龙去脉就不会想看第二遍,更别提三、四、五遍了。我需要那种不必着墨于复杂的情节、炫目的特效,却能穿透性地touch到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个spot的片子,在这点上,《命中注定》做到了。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个大龄适婚女主在偶然得知自己那个算命先生口中今生注定的爱人在意大利之后,奋不顾身飞去寻爱,却阴差阳错爱上了一个什么都对、偏偏名字不对的男人,最终“人”战胜了“名”,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然可能就得叫:有情名终成眷属了)。由于是翻拍好莱坞的作品,基本算是沾了情节的光,好莱坞十分擅长拍这种情节看似荒诞、却又在荒诞里布满巧合、巧合中透着浪漫的爱情喜剧片(比如我最爱看的Serendipity,以及诺拉·埃夫隆与Tom和Meg合作的那几部都是此中典型)。相比纯粹made in China的爱情喜剧(e.g. 范爷的《一夜惊喜》、国际章的《非常幸运》等),《命中注定》绝对占了先机。男女主角的选择也是十分恰当,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就已经展示了她驾驭此类影片的能力,而廖凡那张非主流帅哥的脸也是极具讲故事的能力的,更重要的是他“会演”。回顾一下好莱坞那些经典的爱情喜剧就不难发现,女主角可以尽情展现美丽、肆意卖萌,而男主角在有一定颜值的基础上,演技还得过硬,气场必须强大到能hold得住全场,比如《一夜风流》里的盖博、《罗马假日》里的派克、《漂亮女人》里的基尔、《电子情书》里的汉克斯等等。在这点上,廖凡是胜过吴彦祖、金城武的选择的。 除了情节和主演,另外一个吸引我二度走进影院的因素则是冯式喜剧。不可否认,冯小刚是难得的可以把喜剧和悲剧都拍得入骨三分的大师,而且他的喜剧里偶尔会透出悲,悲剧里偶尔也会透出喜,让人在悲喜交加中看完一部电影,完成一次感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内地另一位大师级导演张艺谋,看过《三枪》的都应该知道,张导是可以把喜剧拍成悲剧的。。。) 看完第一遍时,我已经忘记了冯导只是监制,导演其实另有其人,而直接给片子盖了个冯氏喜剧片的戳。当廖凡以似戏虐、似调侃,又带着三分认真的语气说出那些极具冯式幽默的台词时(e.g.①幸福来得太突然,有点麻②留疤算什么呀,跟遇见你相比,这就算丢了芝麻捡了西瓜③那你也该掐你自己呀,我吃没吃饱能问你吗,求你了,掐自己),我恍惚间感觉我看到的不是廖凡,而是葛大爷!这也难怪,《命中注定》完全遵循冯式喜剧的路数,女主漂亮、单纯、一根肠子通到底(《不见不散》里的徐帆、《大腕》里的关之琳、《非诚勿扰》里的舒淇),男主思维矫健、略显滑头、但本质不坏、且重情重义(除了葛大爷,还是葛大爷),开始都是女主瞧不上男主,觉得对方油嘴滑舌、没谱可靠,但在逐步的接触中发现其实对方心地善良、值得依靠,然后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最终走到一起。 在我看来,《命中注定》完全就是升级版的《不见不散》。都是在异国他乡相遇,都是男主主动对女主施以援手,都是女主对男主存以偏见,都是逐步在接触和交往中消除偏见,最后女主坦然面对自己其实已经爱上男主的事实。旗袍的出场、项链的安排(见下面《不见不散》的截图),一再向我昭示着两部影片的关联。而roll字幕时,听到孙楠亲口唱出“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are”时,我更是无比笃定《命中注定》是《不见不散2.0》,是冯导用更符合当今流行趋势的手法重新讲述一遍刘元与李清的爱情。 有人吐槽影片就是一部风光旅游片,这点我无法苟同,毕竟电影里除了出现了几处著名的景点,证明片子确实是在意大利拍的,并没有对风光景致过度消费,毕竟方圆是去意大利寻人的,不是去旅游的,说白了,宋昆明是must be,意大利不过是happen to be,我觉得影片在这点上的把握还是十分准确的。不信打个赌,那个即将上映的《巴黎假期》才绝对是风景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