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人生有时难免活得像个笑话!
继《失恋三十三天》后,滕华涛导演与鲍鲸鲸编剧再次携手这部标榜“不是心灵鸡汤”的电影《等风来》。影片的故事对焦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群,无论是美食专栏作家、富二代、还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但无一不希望能够得到认可和肯定。如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这种认可和肯定来自于上司,父母,或者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一直努力地活着,努力证明自己,却又在这其中忽略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可谓重视了“面子”轻视了“里子”。《等风来》这以女主角——专栏作家程羽蒙为代表集中展现了这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范。 “要面子”的特质犹如“失恋”一样具有普遍性,在生活节奏快、竞争尤为激烈的中**城市更为明显。窃以为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实属不易,所以因由“好面子”而让自己装得更为专业、更有钱、更有品味或许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受到社会的排挤。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身边同事都拿着星巴克的杯子晃来晃去,你可能就会心动说自己是否需要也买一只。如果朋友圈大部分人都背着单反相机出去旅游,你可能就会开始计划存钱买一台。虽然星巴克的杯子和普通的杯子在用途上没有不同,单反和卡片机比较可能后者更适宜大多旅游性质的拍照留念。当然,星巴克的品牌具备深厚的附加值、设计具有品味感;而单反相机的拍摄品质也更为卓越,或许得到了星巴克杯子或单反相机可能真的会让你很愉悦,但不得不承认拥有它们(而不是使用)就能够证明你比一部分人活得更好。影片中倪妮扮演的程羽蒙就秉承着这个理念,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活得很累,也搞活得像个笑话,但笑过之后却又让人感觉很沉重,因为大家身上都有她的影子,或深或浅。 当然,“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会驱使一些人去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得到真正的进步,但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永远先于其他层面的追求,因为物质需要是活着的最基本要求,物资资源的富足程度也更容易计算和比较,并且物质财富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关键标志,而这也是当今普遍认知的价值标准。如若换个环境,比如尼泊尔,它有比较简单的生活模式和不那么激烈的工作竞争,人们有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拥有不同的信仰……他们无需向别人或者社会去证明什么,无需争抢有限的资源,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活着就好。如果我们生活在那里,我们也会被改变。 所以,一直往前冲的程羽蒙在尼泊尔之旅中体会到:“想飞,只有勇气向前冲是不够的。”人生有时“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风来。”“等风来”启发了程羽蒙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角度,也开启了她的另一种生活态度。正如影片标签“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所言,《等风来》所展现的不是一个洗涤心灵的过程,它只是向观众说:人生的成与败、幸与不幸,不应以固化的标准去衡量—— 大都市的衡量标准是一个样儿,而事物本质其实是另外一个模样—— 它实在是由不同的生活环境所界定的,而我们也应该去了解和体验这些不一样。 滕华涛与鲍鲸鲸二度合作,如果将《失恋三十三天》比作一部小说,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那么《等风来》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展现了这个时代流变的脉络,运用更为自由的镜头和叙事方式还原了本来应该更加丰富、多彩、闲散但意义玄妙的生活,更加具有个性化标签。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