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感谢「同场加映」的观剧福利和庄妹团队的尽心组织,今晚的《一念无明》很棒。 许久没有看过一部港片之后,如此有悲痛感。 上一次被触动应该是《哪一天我们会飞》,而上上次可能要追溯到《天水围的日与夜》。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让观众有切身的代入感。 所以,通常我理解的影评,不过是不同个体透过影片投射出自己的倒影。 整部片既有父子各怀心事互相憎恶又离不开的主线,也有倒叙母子间无法调和的积怨酿成一死一神伤的副线。 爸爸的不知所措——“还不懂做老公,做爸爸”,到最后一刻,没有选择把儿子送回精神病院,而是坚定地回应众人“我们会搬走”,并在天台回应了儿子的拥抱。 妈妈的自怨自艾——心心念念不在乎的,生生地折磨着自己和身边在乎的。他不待见自己的老公,咒骂着大儿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儿子身上,最后遭受老公出走小儿不理的双重打击,始终和自己过不去,也最终压垮了阿东。 阿东的童年阴影——从小缺失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长期活在弟弟的光环背后,早早埋下悲剧的种子。成年的他义无反顾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其实是想要得到父母亲的认同,宽慰自己一颗卑微的心。结果不幸患上躁郁症,还背上了弑母的罪名。 整个故事随着人物形象逐渐清晰,恰如其分且不动声色地让人沉浸到了压抑桎梏的氛围中去。 后半段的剧情,实际已经从一个家庭的悲剧缩影,渲染放大成了当下社会的焦躁不安和人情冷漠。我想,这便是片名英译《Mad World》的由来吧。 片中最打动我的不是阿东在床上听着隔壁小朋友讲小王子的故事痛哭,也不是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听到小儿子轻描淡写说“你挑一家养老院钱我出”摔烟盒的绝望,而是余文乐拉着一瘸一拐的爸爸,拦车去小学春游的水塘,只因当时父母都去的弟弟班上,觉得“现在能和爸爸一起去还不晚。” 那种欲求不得的执念,是阿东人生悲剧的源头,却偏也是他毕生寻求的念念归宿。 其实所谓的家不一定是温暖的港湾,有的时候更像是不想面对又无法回避的丑陋疤痕,终生纠缠的梦魇。 另外余文乐还有几段出彩的表现。 例如,不知如何面对女友对他的“恨”与“宽恕”落荒而逃跑去超市吃巧克力缓解情绪;发病时候发现父亲枕头底下放着防备他的锤子对着雪花屏电视悲怆啜泣一整夜,以及和邻居小朋友在天台聊天、“动手”种绿植的独处时间, 片中还有几段对病态社会的描述。 例如,借病人阿东的口来斥责满座的正常人,对于他人的婚礼的不尊重;阿东在超市奔溃哭泣着吃巧克力的时候,没有人上前劝慰,反是事不关己围观拍照发微博;邻里间瞬间的变脸和“我并不歧视你啊但你不能在我身边”的自私态度。 阿东的发病除了走不出家庭带给他的阴影,抗拒服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来自这个社会的不理解、不接纳、不包容。 当所有人都在隔岸观火,看他犯错,阿东唯有再次封闭自己,暗哑无声地蜷缩在角落拭泪舔伤。 影片末尾,视线再度回归到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身上。 起初医院重逢,阿东的靠近弯腰拾烟头,都会令他一惊后退。而朝夕相处一个月之后,在被众人摒弃的天台,阿东走近把头埋在他的肩头时刻,这位父亲终于回应了儿子久违的拥抱。 从逃避到防备,从无可奈何到深深自责,这家人就是这般互相伤害着又互相需要着,逃不开的宿命。 生而为人,很多事都让你无可奈何无所适从。 像我们这种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对于仍苟活在薄情和疯狂的世界,我很抱歉。 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轮回不止,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