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让我们再一次去探讨“人性”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有点眼熟。 当初《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的正是这个题目,只不过少了“再一次”这三个字。 很多人会拿这两部片子拿来对比,都是在讴歌英雄。 一个被肆意消费,一个被提出质疑。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本身。 《萨利机长》并不是一首简单的英雄主义赞歌,事实上,整部电影讲述的是“自证清白”的故事。叙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但是美式大男子主义以及主旋律看到套路还是蕴含其中。它没有像一部灾难片一样,只会运用狂轰滥炸,而像是一部纪录片,伊斯特伍德像是故意的,给整部电影蒙上了一层薄纱,让故事穿插其中,让观众去用心体会。 汤姆汉克斯也是宝刀未老,演技十分扎实,让人进入到机舱中,十分沉稳,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几处近景的神态以及面部特写,老戏骨算是融入到戏中了。 一个个镜头和和萨利机长一样,外在沉稳平静克制,内里波涛暗藏、汹涌激荡。人们情绪沸腾又盲目地崇拜英雄,但英雄却要面临冷清甚至繁琐的层层拷问。 电影将最后的听证会作为了高潮部分来阐述,借助模拟以及一个接一个快速的掠影、闪回,力度令人咋舌。当然,我们更要注意的是,最后的听证会用NTSB的咄咄逼人和尖酸刻薄,以及最后等等致命反击,反衬出了萨利机长的责任感于称职。在真实的事件是,NTSB并不像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也是于公于私,合乎情理的。 影片看上去没有一味歌功颂德,反过来当水落石出时,却让英雄形象变得平凡又伟大。更为难得的是,已过八十的伊斯特伍德把一个已经经历了大量曝光的事件,拍出了扣人心弦的节奏感。让人坐在椅子上面腿都在颤颤发抖。 最后一幕,或许和《血战钢锯岭》一样,个人英雄的魅力领人肃然起敬,由衷从心中为其鼓掌。 萨利机长,一个成功的美国英雄,主角分明是东木头自己,就像是一个老不服输的孤独牛仔。 从开头扯到结尾,我们该扯回来了。 《萨利机长》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样是歌颂英雄,一个是失败者,被人消费。一个是纯爷们,救了1**条生命。 《萨利机长》所探讨的人性并没有放在明面上说,而是在暗中探讨了舆论和制度的极大冲突。也在背后揭露了社会的种种乱象。最后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听证会上,说明了伊斯特伍德所要表达的那种强烈的情感。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 正如萨利机长所说: “You are looking for human error, then make a human.” 这也正是体制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局限性。 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伤害,而是人们伤害了自己。 正如萨利机长所说: “过去四十年我载过无数的乘客,而现在他们却想用20*秒来定我的功过。” 我们或许要重新探讨人性并定义英雄。 萨利在医院听到生还1**人的时候,难以抑制的泪光禁锢在了眼眶中,走到窗边,郑重地系上了他的领带,那或许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深沉吧。 这或许是灾难题材史上少有的一部不靠灾难特效,老老实实拍故事就把你拍哭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