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的日本部分原定由黑泽明执导。
- 贾森·罗巴兹在珍珠港遭袭时确实在场。
- 片中日本角色提到攻击日期时总是说道“12月8日”,虽然空袭珍珠港的历史日期为1941年12月7日,但日本的日期正好提前美国一天,不过影片字幕中还是译作“12月7日”。
- 美国海军的咨询服务办事处曾因本片饱受美国民众的抱怨,人们认为军方同意美军现役人员参与重现珍珠港失利的一幕有损于美军形象。
- 片中一架P-40在起飞时爆炸的画面其实是出乎意料的故障。这架P-40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全尺寸模型,它们的用途并不是飞行而是制造爆炸场面,飞机装有炸药,由无线电在跑道的适当位置遥控引爆。孰料飞机在跑道滑行时突然起飞并转向左侧,向旁边停放的同样模型冲去,为了保全其他模型,不得不立即引爆,特技人员措手不及,于是四散奔逃的画面是真实发生的。
- 片中使用的日本战机都是由美式教练机改装的,因为当时无法找到能够飞行的日本战机。其中零式战机由AT-6型教练机改装,九九式舰载轰炸机由BT-13型教练机改装,而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则由AT-6的机头和机翼与BT-13的机尾拚装而成。每架飞机的改装费都耗资3万美元,影片拍摄结束之后,这些飞机以每架1500美元的价格拍卖,其中的大多数仍在飞行。
- 在影片开头,山本五十六在长门号战列舰上接见军官,画面中的战舰是全尺寸模型,甚至还搭载了一架水上飞机模型,模型在日本海滩建造,同时制作的还有“赤城”号航母的复制品。
- 片中复制的部分日本战机后来被Confederate Air Force的成员购买,Confederate Air Force是一个擅长于再现空战和收藏飞机的组织,在该组织每年举行的飞行表演中这些日本战机的复制品都会出现在偷袭珍珠港的场景中,这项表演从1972年一直延续至今。
- 片中一架B-17单轮着落并非是预先安排好的情节,而是突发事故导致的,经过修复,这架飞机后来被用于森林灭火。
- 片中复制的部分日本战机后来参加了1976年的《中途岛之战》、1980年的《碧血长天》和2001年的《珍珠港》的拍摄。
- 片中有飞机起降的日本“加贺”号航母其实是由美国“约克城”号航母(CVS-10)乔装改扮而成,而在片尾驶入珍珠港的“企业”号其实是“好人理查德”号(CVA-31)。
- 本片被认为是第一部以富士电影胶片发行的好莱坞电影。
- 大量美国海军的现役人员出现在片中,但他们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参加拍摄,而且制片方必须支付报酬。
- 黑泽明答应执导本片的日本部分是因为得知美方导演是大卫·里恩,但大卫·里恩与本片根本毫无关联,发现自己被骗的黑泽明想方设法的企图退出拍摄。
- 在所有演员中,只有扮演大使的Shogo Shimada和Hisao Toake在日本剧组和美国剧组都工作过。
- 片中向日军飞机回击的负伤水兵原型是约翰·威廉·芬,当时他虽然身上多处负伤,但仍用.50口径机枪奋勇还击,击伤多架零式战机并击落一架,后来他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
- 在最终版本中,片中有段不到1分钟的由黑泽明执导的画面。
- 片中美军的舰艇模型在远洋驳船上建造,这种驳船的租金非常昂贵,导演理查德·弗莱舍曾说,如果日本人也用驳船攻击我们,我们根本拍不起这部电影。
- 影片的不朽成就在于,公正的描写了骁勇善战的日本士兵。
- 当舰长跑进大楼告知“不是演习”的消息时,背景中闪现出珍珠港纪念馆。
- 在片头华盛顿的画面中,左侧建筑是1959年才建成的美国历史博物馆。
- 袭击刚开始时,甲板上的一位军官戴着一只卡拉维里(Caravelle)牌手表,这个品牌在1962年才面世。
- 第一架B-17被日本战机追逐时,只放下了一只起落架,随后的镜头中却放下两只,而最后着陆是只有一只起落架。
- 当日本飞机从甲板起飞时,应该有多名成员的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中只有飞行员。
- 片中的内华达号战列舰上14英寸主炮过多,由原来的10座增至12座。
- 在拖拽B-17的镜头中,可以看出机型为G型,而当时E型才刚刚开始服役。
- 黑泽明希望让自己的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在片中扮演角色,以作为投资的交换,但20世纪福克斯并不愿这么做,这也成为后来黑泽明“下课”的原因。
- 原始的剧本脚本一共有657页。
- 电影于1966年开始准备拍摄。
- 电影中退房的烧烤炉中这个场景中出现的夏威夷的公园,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建好。
- 军队飞行员在卡其布参加舞会时,都穿着黑色皮鞋。实际上直到1957年,陆军都穿着棕色皮鞋除与蓝色制服。
- 日军飞机上有红色的“太阳”白色轮廓全国徽章。直到1943年白色的轮廓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