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原著中,基廷老师是死于白血病的,但导演认为影片关注的主体应该是孩子们。
  • 导演彼得·维尔选择按照年代顺序拍摄本片,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孩子们和基廷老师之间的友谊关系的进展,以及对他与日俱增的敬仰之情。
  • Liam Neeson原先是把导演的权利交给Jeff Kanew,但在罗宾·威廉姆斯加盟该片后,使得彼得·维尔成为该片的导演。
  • 彼得·维尔在悉尼的一所名叫Scots College的私立男子中学读书,影片中很多场景都是再现了学校的风貌,如制服、纪律以及对学校的整体感觉等等。
  • 约翰·基廷这一角色曾经考虑过达斯汀·霍夫曼来扮演。
  • 影片中对诗歌的巧妙运用及精彩的台词设计也令人叹为观止。写在诗社“宝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来自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基廷老师朗诵的《哦,船长!我的船长!》出自惠特曼的《草叶集:纪念林肯总统》;另外还有莎士比亚的《第18号十四行诗》和拜伦的《她在美中步履姗姗》,当死亡诗社山洞里来了两个女生时,两个男生为恭维她们说出的漂亮句子就是来自于这两首传世佳作。
  • 基廷引自惠特曼的诗句引用有误,正确的诗句应该是:“我听见自己无拘无束的叫喊声冲破了世界的顶端。”
  • 尽管电影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但是学生们在用的化学课本“化学:一门现代教程”,是罗伯特·斯默特1987年版本的。
  • 许多乐器在影片中被错误地使用在了1959年,如玻璃纤维大号、金属鼓架、高音鼓,这些的出现都至少早了20年。
  • 伊桑·霍克在雪中哭泣的场景只拍一遍就过了。这场戏本来是一个内景戏,但是当外面开始下雪时导演彼得·威尔认为如果在室外拍摄效果会更好。而由于雪已经开始停了,所以这场戏便不得不一遍就过。
  • 在影片的最后,卡梅伦本来应该也站在桌上的,但迪伦·库斯曼否定了这个主意,因为他认为这并不是卡梅伦会做的事,惊讶的是导演彼得·威尔竟然同意了他的想法。
  • 该片的拍摄日期为1988年11月14日至1989年1月15日。
  • 在影片开始不久,能听见有类似于天鹅飞过发出的叫声,而这些鸟看起来更像是八哥。
  • 片中在每次会议的开始引用的梭罗的诗句不正确。
  • 约翰·基廷让孩子们站在他的桌子上,他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教室,然后是静静地站在他的桌子后面,此时有三个男孩站在他的左边,右边没有人。而在接下来一个拍摄他的桌子的镜头中,可以看见有两个孩子站在左边,两个站在右边。
  • 山洞里,当纽旺达在和女孩们说话的时候,他右脸颊上的口红印在不同镜头之间,位置不断变化,口红印的大小也和最初的不一样了。
  • 片中学生们给基廷看的他的旧毕业照事实上是罗宾·威廉姆斯的高中毕业照。
  • 片中约翰·基廷这个角色最打动罗宾·威廉姆斯的地方在于约翰·基廷是他在学生时代一直想要的老师类型。
  • 该片剧本根据作者托马斯·舒曼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 该片中基廷老师的角色灵感来自于康涅狄格大学的英文教授萨缪尔,是作者托马斯·舒曼曾经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读书时的老师。另一个灵感来自于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再见,基普先生》,该书至少4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
  • 该片成为北美高中英文课上的电影教材。
  • 在选演员时,比尔·莫里和达斯汀·霍夫曼都曾是基廷老师的人选,
  • 杰夫·凯纽执导这部电影后,选择罗宾·威廉斯出演了基廷老师的角色。
  • 影片9分40秒的开场,由103个镜头组成,其中80%为特写或近景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