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断,未来常新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全景回顾
9月6日至10日,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长春举行。作为中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历经14届28年的孕育成长,已然成为华语电影的风向标、新人新作的诞生地和城市文化的新品牌。
不同寻常的2020年,长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期举办电影节,不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中国电影摇篮”城市的责任担当,更适时地为复苏的中国电影行业提振了信心,这也使本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变得格外有意义。
在此期间,电影节启动活动、“金鹿奖”评奖、电影展映、电影论坛、“致敬摇篮”五大单元主体活动悉数于长春举办,以中国电影的长春话语、吉林底色、中国故事,彰显电影的文化魅力,铸就电影的文化高地。
“金鹿奖”展示华语电影丰硕成果
影人论坛分享收获传递心声
28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长春电影节始终坚持以华语电影评奖为主,秉承繁荣华语电影创作、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活动的宗旨,在行业当中备受关注与认可。而本届“金鹿奖”作为疫情发生后首个在线下举行评选活动的重要电影节奖项,更是在行业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为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传递了力量和信心。
过去2年间,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本届长春电影节的举办,为华语电影提供了展示丰硕成果的绝佳平台。自7月启动征片,“金鹿奖”组委会共收到报名影片103部,其中15部优秀作品通过初选进入终评名单。最终,本届“金鹿奖”10个奖项在闭幕式颁奖典礼上一一揭晓,《我和我的祖国》《春潮》等影片荣膺奖项,导演杨荔钠、申奥,演员任素汐、海拉提·哈木等收获个人表彰。
除了奖项评选,本届电影节也为众多电影人提供了相聚的机会:6天的时间当中,以线下、线上方式举行的多场论坛活动,让来自海内外的电影人得以相互对话、阐述观点、交流创意。从产业发展到内容创作,从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全球一体化……透过所有着眼当下、面向未来的分享,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电影人的责任和使命感,而中国长春电影节则成为了他们向行业传递声音的重要平台。
影展单元传承创新、迈向国际化
群众电影文化活动增强参与感
作为电影节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电影展映单元从9月4日一直持续到9月15日。
本届电影节汇集了百余部中外佳片,并通过设立包括“影界”“原力”“致敬”在内多个展映单元,实现了内容多元性的完美组合。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华语电影最新佳作,也能欣赏留名影史的经典老片;可以感受年轻新锐导演的创作脉搏,也能通过历久弥新的作品向杰出影人致敬。
本届电影节展映单元的一大亮点是新增国际影展单元,让长春的观众有机会欣赏到来自戛纳、柏林、威尼斯、多伦多等众多全球知名国际电影节的最新获奖、入围佳作,以及全球各地充满异域文化的新片。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长春电影节展映单元已经在影迷中形成口碑。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电影节展映单元也在展映方式上寻求突破,通过影院展映、户外展映、部分线上展映并行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发出特别的“光影邀约”。
除此之外,本届电影节还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电影文化活动:自8月22日起,“致敬摇篮”系列活动电影音乐季、电影主题广场音乐会、电影文化公园秀等惠民活动陆续展开,帮助市民真正参与和融入中国长春电影节的氛围之中,充分感受电影的魅力。
长春国际影都赋能产业发展
金鹿计划彰显“新摇篮”精神
为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支持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春市提出实施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战略。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长春国际影都作为承载着长春都市圈现代化蓝图,推动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板块之一,借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之机,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项目、新计划。
此次长春国际影都签约共涉及107个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484亿元。未来,占地1051平方公里的长春国际影都,将建设成为“享誉全球的影视文化高地”“引领未来的数字产业高地”和“世人向往的生态旅游高地”。通过整合全国电影产业资源,汇聚电影人才,孵化电影项目,培育中国电影新力量,构建电影产业优质生态圈,帮助长春完成从“电影摇篮”到“未来孵化器”的华丽转型,并力争在2025年实现长春国际影都板块主导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
“未来孵化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持续提供动力。本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首次启动“金鹿计划”,秉承生态、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扶植电影新力量,为参评项目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奖励等支持。未来,这一新时代电影“新摇篮”还将继续依托长春的电影文化生态融合平台,加大产业合作,整合产业资源、为电影人和电影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
时代向前、传承不断、未来常新。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春市将继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汇集更多人才,构建电影优质生态圈,推动中国长春电影节向国际化迈进,彰显中国电影文化魅力,凝聚中国电影磅礴力量。
热门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