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恐怖监狱
恐怖监狱海报封面图

恐怖监狱

Scared Straight!
纪录片 / 犯罪
1978美国上映 / 52分钟
看过看过
简介

引起美国社会巨大震动和风波,宣告70年代的终结!这部 纪录片的缘起应该是美国一个名为《恐怖监狱》(英文名:SCARED STRAIGHT)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的兴盛时期应该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个电视节目里面所折射出的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被全社会所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抢眼的社会现象,以至于把这个节目作为整个美国七十年代终结的一个符号。其实,在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很难分辨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我想可能两者兼有,它或许带有明显的社会倾向,甚至有些说教意味,而且它也没有选择去对更深一层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它仅仅就是要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通过那些人物和特定情况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明白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不要犯罪,因为监狱生活实在恐怖。事实上,这是美国部分监狱存在的一种“感化者”组织和被他们“感化”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它的知名度和收视率曾经很高,不亚于那些专攻“下三路”的娱乐节目。一个预防犯罪的组织和一群有可能犯罪的少年,一个精明的制片人和制作团队,酝酿出一个这样的节目,对电视行业本身而言,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此例值得借鉴。不知道CCTV法制频道何时能有类似节目,只要政策允许,领导批准,策划周密,手法到位,何愁收视率?何愁广告费?这都是闲话。说回这部片子,我想它可能会因为片名而拒一些人于门外;当然也会吸引一些猎奇、好奇的观众怀揣着对刺激的期待去观赏。但是无论如何,《恐怖监狱》会留住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对我而言,这样一个片子的几个基本特点或许可以解释它吸引观众的原因。首先,跟随摄影机的镜头进入关押重犯的监狱,这个行动本身就具有强吸引力。毕竟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神秘而不被向往的地方,监狱在片中是造就视觉和心理奇观效应的关键,而这个地方又是所有人物发生关系的核心地带。“罗威监狱”里面的环境远比《越狱》显得更现实和残酷,那里面的犯人也比《越狱》里的演员们狰狞许多;尽管牢房的形式与《越狱》没什么分别,但是那每间牢房里面伸出来紧紧攥住栏杆的手都显得更为恐怖,你不能知道那里面哪一双手曾经沾满死者的鲜血,哪一双手曾经握着海洛因颤抖,但你可以确信他们都不干净;他们嚎叫着,挑衅着跟随摄影机进入这里的每一个人,如果你不想坚持看下去,你也有充足的理由。关于这些,全片的开始,字幕已经提示,尽管这字幕是制度的需要,但同时却也是一种对观众心理的暗示,至少在客观制造了奇妙的吸引力。其次,在监狱这个特定环境里,两个人群的激烈碰撞擦出了贯穿始终的人性火花。一方面是正处在青春期对犯罪跃跃欲试的监狱外问题少年,他们认为偷盗抢劫吸毒等等行为很酷;另一方面是被挑选出来“感化”那些问题少年的监狱囚犯,他们因为各种恶劣行为被捕入狱,并且将至少在监狱里度过二十年之久。何来人性火花呢?这其实是仁者见仁的问题。就我来看,问题少年的人性随时都有被扭曲的危险,而“感化”他们的囚犯则几乎都曾经是人性扭曲的典型,想想看,他们在一起能做什么?在“感化”刚刚开始的时候,你不得不怀疑那些囚犯是在发泄,至少,他们在用一种完全让那些问题少年失去自信的嚣张方式,谩骂、恐吓、刁难充斥着片子的前半部分,那些刚刚还在监狱外面好勇斗狠、狂放不羁的“小混蛋”,有的故作强硬而被当众羞辱,有的沉默不语不敢正视那些咆哮的囚犯,有的则毫无掩饰地在脸上挂满恐惧,还有的人,干脆哭了,但又不是痛哭,你应该可以理解,巨大的恐惧和痛苦之下,人往往是自我压抑的低沉抽泣;当这些问题少年终于走出监狱的时候,他们大多数人不再张扬,也不那么自信地面对镜头和拍摄者的提问了,但他们几乎都放弃了再次犯罪的念头。这样的“感化”场面是真实的,囚犯没有因为摄影机的出现而收敛或者放纵,他们甚至讨厌这个铁家伙的碍手碍脚,面对镜头大声咆哮,而当这一切通过镜头呈现在观众眼睛里,会是什么效果呢?至少他们应该忘记了换频道,因为这太罕见了,太令人唏嘘了。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