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尼阿明·卡维林,维尼阿明·亚历山大·卡维林(Вениам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аверин,Veniamin Aleksandrovich Kaverin ,1902.4.6~1989.5.2),卡维林原名齐尔博(Зильбер),苏联犹太裔作家、批评家,也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个别具天赋而又信念坚定的作家。斯大林二级奖金得主(1946)。生于圣彼得堡西南的普斯科夫。时他身为军乐手的父亲正驻扎在此地。他的姐姐莉亚·阿贝列夫娜·齐尔伯嫁给了作家尤里·特尼扬诺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ынянов),而他的妻子则是特尼扬诺夫的妹妹莉迪亚·特尼扬诺娃。16岁时离开普斯科夫到莫斯科文科中学就读,期间开始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普希金、果戈理和狄更斯的众多作品,并开始写诗。1919年考入莫斯科大学,翌年转入彼得格勒大学,同时在东方语言学院研究阿拉伯语言。受到导师提尼雅诺夫的影响,开始写作散文和小说。1923年毕业于东方语言学院,次年从列宁格勒大学历史语言系毕业,继续就读研究生。苏德战争期间,1941年卡维林担任《消息报》通讯记者,曾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战。1942-1943年在北方舰队服务。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对 1946 年发行的《星》和《列宁格勒》杂志做出决议后,许多熟人背弃了米哈伊尔·佐先科和安娜·阿赫玛托娃。当时住在列宁格勒的卡维林尽可能地支持他陷入困境的朋友,他认为他是最好的现代作家之一,并在经济上帮助了佐先科。1947年他从列宁格勒搬到莫斯科。在1954年的第二届作家大会上,卡维林发表了大胆的演讲,呼吁创作自由和对尤里·特尼扬诺夫和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遗产进行公正的评估。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苏联作家们组织了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批判,卡维林是少有的没有参与围攻的作家。为支持索尔仁尼琴,他在1968年的“公开信”中宣布与费定决裂,后者不允许出版小说《癌症楼》。正如莫斯科新闻所评论的,“卡维林表现了即使在最为困难的环境下,也仍然可以保持一个人的品质和高贵。他的例子是对众多的向体制出卖自己灵魂的苏联作家的责备。”1920年以处女作短篇小说《第十一公理》在彼得格勒的写作竞赛中取得名次,引起了高尔基的关注,从此高尔基成为他写作道路上的引导者。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社成员。他的第一部作品——奇幻小说《莱比锡市纪事》于 1922 年出版。1926年发表《帮派的终结》,他开始从早期的虚构作品向立足现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变。1929年完成了《爱闹事的人》,主题是描绘文学和科学界的政治斗争。1938年,他的《船长与大尉》第一部出版。在北方舰队服务期间完成了《船长和大尉》的第二部。战后,卡维林和诗人帕维尔·安托克尔斯基共同撰写了爱伦堡和大卫·格罗斯曼主编的《黑书》中的第一章《索比布尔起义》。